2007912

     女兒幸恩雖然和家人在一起時,感覺很活潑、很愛說話,常常嘰哩呱啦說個不停,但事實上她在碰到新的人、事或環境時,是害羞而小心翼翼的,不太敢放手去嘗試新的事物。看到新奇好玩的東西,會叫爸爸媽媽玩,自己則靜靜地在一旁觀看,如果感到那玩意挺有趣,便會羞赧地微微笑,若進一步要邀請她一起玩玩看,她就會馬上不安地說:「不要!」。見到不熟悉的叔叔阿姨時,她也會顯得很不自在,問她要不要跟叔叔阿姨打聲招呼?有時她會小小聲地向人問好,聲量小到大概只有她自己和在她身旁的媽媽聽得到;有時她會害怕得撇開臉,並且把媽媽的手拉得緊緊的,甚或哭著要爸爸抱她離開。這時越是鼓勵她嘗試,她越是不從。這孩子真的很怕生!

     昨天看到陳姝伶博士寫的〈害羞不是缺點〉一文,裡頭提到:

     「做父母的在孩子不肯和人打招呼或不參與活動的當刻,要能以接受的態度來處理。例如,告訴孩子:『你現在不想叫阿姨,沒關係。你覺得想跟阿姨打招呼的時候,再來跟阿姨問好。』通常越逼他,孩子會越退縮。克服害羞的時間反而更拉長。逼迫或勉強孩子去做他害怕或不自在的事,對孩子的另一個傷害,就是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。父母的懊惱、生氣或挫折的表情或態度,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個令父母不滿意,事事不能做好,很差的小孩。……如果你的孩子碰巧是屬於害羞或小心翼翼的小孩,就請你用包容、瞭解和體諒的心來陪他們長大吧!」

     陳姝伶博士在這篇文章中還提到,面對害羞的孩子,「父母們可以做的是增加孩子的社會性的活動。製造孩子和年紀相仿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機會,或多帶孩子到公園、兒童科學館或博物館參觀,都是幫孩子增加對人、事、物和環境的認識的好方法。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去到那些地方,往往沒什麼太強的反應或參與而氣餒。社交活動經驗的累積,是孩子突破自己羞怯、害怕的最佳方法。」

     我小時候也是個內向害羞的孩子,處在陌生的環境或面對人群時,我總是緊張不安,難以自在,因此我非常能夠同理女兒幸恩內心的感受。我不會因為她不想叫人或不願意參與活動,而面露不悅之色或是對她感到失望,我知道這樣只會讓她更退縮,並且極可能在她心中留下陰影。我和先生會像陳姝伶博士所建議的那樣,多帶她出門、多為她增加一些社會性活動,給她多一點時間去突破,相信慢慢的慢慢的,孩子在累積較多的社交活動經驗後,在面對新的人、事或環境時,會較能放鬆自己、並多做一些嘗試吧!

     「幸恩,不怕,不怕!媽媽為妳加油!」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ittylee02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3) 人氣()